概况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于1999年6月,是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全所现有在职职工51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2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66人。设有物理学、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学二级学科博士、...
世纪更迭,创新潮起,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应运而生。二十年来,理化所秉持中国科学院赋予的以高技术创新与转移成果转化研究为主的战略定位,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紧密结合,不断凝练科技目标,凝聚、造就和优化创新队伍,在各整合单元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推动数十项重大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长:汪鹏飞 党委书记:张丽萍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新建 副所长:罗二仓 副所长:王雪松 副所长:王树涛
机构设置
科研成果
科研装备
人才队伍
院地合作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群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生产厂家: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制 操作方式:经培训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自行操作 服务时间:周五9:00-17:00 管理人员:董贤子 郑美玲 联系方式:010-82543597; dongxianzi@mail.ipc.ac.cn, zhengmeiling@mail.ipc.ac.cn 仪器简介: 纳米光子学超细微加工系统是基于非线性过程-多光子吸收为基础的一种最新的真三维加工技术,该系统采用波长780纳米的,脉冲宽度小于120fs,重复频率80MHz的飞秒激光作为光源,利用计算机控制的扫描范围300um*300um*300um的压电微移动平台及二维振镜系统可实现任意二维及三维结构高速扫描;最小加工特征线宽:小于100nm;该系统可为相关微纳米结构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简单、快速、成本低廉的加工工具。 主要用途:用于正胶或负胶型材料二维、三维结构加工;聚苯乙烯空心微球烧孔;高分子聚合物树脂材料聚合特性分析;生物活细胞双光子漂白分析等。 应用实例:
三维金刚石结构光子晶体
三维千里马
并行加工,咬合齿轮
纳米线阵列,最小线宽50纳米 悬空线22纳米 聚苯乙烯微球烧孔
科研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