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于1999年6月,是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全所现有在职职工51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2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66人。设有物理学、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学二级学科博士、...
世纪更迭,创新潮起,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应运而生。二十年来,理化所秉持中国科学院赋予的以高技术创新与转移成果转化研究为主的战略定位,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紧密结合,不断凝练科技目标,凝聚、造就和优化创新队伍,在各整合单元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推动数十项重大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长:汪鹏飞 党委书记:张丽萍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新建 副所长:罗二仓 副所长:王雪松 副所长:王树涛
机构设置
科研成果
科研装备
人才队伍
院地合作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群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航天低温推进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航天工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于2012年批准成立。为了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拓学科领域前沿,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引领航天低温技术未来发展,2021年5月8日,航天低温推进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理化技术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十四五”规划研讨会。周远院士、罗二仓副所长、伍继浩副主任、雷刚副主任(航天工程研究所)、刘嘉璐副处长(主持工作)和部分学术骨干等20余人参加会议。
罗二仓副所长首先介绍了新时代科技创新对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出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希望大家对航天低温推进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十四五”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建议,使重点实验室更好地为国家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伍继浩副主任和雷刚副主任分别从技术推动和国家需求两个方面介绍了重点实验室近期取得的成果和“十四五”规划考虑,认为重点实验室在“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技术创新、国家需求、重大项目立项、开放课题研究、团队优势发挥和优势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工作,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瞄准载人空间站、载人探月等重大航天任务需求,围绕运载火箭更新换代所需的先进低温推进剂技术和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开展相关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
吕翠、赵延兴、孙文涛、陈六彪和安振国等学术骨干分别围绕航天低温推进剂技术作了专题报告,重点介绍了相关技术取得的重要进展、重大成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大家认真听取报告并开展研讨,充分肯定航天低温推进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和成果,认为重点实验室“十四五”规划研究目标和战略定位清晰,希望两个依托单位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继续加强沟通交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强强联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凝练提升“十四五”规划,攻克更多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国家航天事业提供重要的战略科技支撑。
航天低温推进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十四五”规划研讨会
新闻中心